電/子/報 News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通訊》第四十一期 2023.09


 

臺灣酒駕防制

社會關懷協會通訊

第四十一期

2023.09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自2013年12月07日成立至今邁入第10年。

本會結合社會力量,以NGO永續經營模式成立,致力於酒駕防制宣導、敦促酒駕修法、監督中央到縣市酒駕防制政策施行成效、酒駕型態之調查分析與研究、協助酒駕受害者與家屬之法律關懷事項等,積極降低酒駕危害,為國人交通安全與安定社會盡一份心力。

Alternate text

最新消息

「112年全國性社會團體公益貢獻獎及績優職業團體表揚大會」
獲頒銀質獎團體

 

本會於105年獲頒【社會團體公益貢獻獎之銅獎】,110年度榮獲【社會團體公益貢獻獎之銀質獎】。
本會今年再度獲評為112年全國性【社會團體公益貢獻獎之銀質獎】。

112年9月15日下午,本會許以霖理事長出席「 112年全國性社會團體公益貢獻獎及績優職業團體表揚大會」接受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籌備處主任陳茂春頒贈銀質獎團體獎狀,行政院陳建仁院長與內政部林右昌部長特蒞臨致詞。

 
 


 
 
 
 

本會參與
交通部112年「交通安全月」


為了守護國人用路、行走安全與酒駕零容忍,本會再度加入交通部每年9月份舉辦之「交通安全月」活動。
交通部推動「停讓文化」政策,加強停讓行人的觀念宣導,從中央到地方、與民間組織企業共同合作,使「停」「讓」觀念深植國人心中。

本會由黃名琪副理事長撥冗出席記者會,透過本會官網與粉絲團同步宣傳、道安與法治課程講習與行動參與等,共同呼籲行的安全與拒絕酒駕。

 

 

 

 

 

 

        


 

酒杯裡的謀殺

Alternate text

科學與政府加入戰局

        《1968年酒精與高速公路安全報告》(1968 Alcohol and Highway Safety Report)從標題到內容都反映出作者的心態。首先,這份文件強調要運用既有的科學方法、呼籲對酒駕的實際比率與成因進行遠比現在更多的研究,並且針對酒駕所製造的問題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法。其次,該報告是以哈登矩陣(Haddon’s matrix)為架構來看待管控作為,這些作為只是更大的公衛計劃當中的一環,而這個計劃是要把駕駛人、乘客、行人和單車騎士「包覆起來」,以「減少車禍傷亡,無論受保護者負有肇責或無辜受害。」【註56】

        報告的最後一段文字是關鍵所在。儘管凱利和哈登的報告指出「生命、身體與財產損害的悲劇性耗失」,並且呼籲要「竭盡全力抑制酒精對高速公路傷亡與財損的推波助瀾」,但引人注目的是,文中並無道德論用語、憤怒、怪罪或要求喝酒的人證明自己有責任感。作者當然是很想幫助警察和法院更有效地嚇阻酒駕,但就和那些把酒精成癮視為一種病的研究者一樣,他們也認知到改變個人行為有多麼困難。

        「那些一直有喝酒的人,尤其是酒癮大的,」他們寫道:「大概是不太可能遵照合理的安全做法,不論是為了避免車禍,或是為了減輕車禍傷害。」【註57】在哈登看來,必須要做的是運用科學來找出挽救生命的最佳方法,然後迫使華盛頓和底特律共同合作。

         正當哈登報告出版之際,葛蘭特(J. Marse Grant)開始撰寫一本討論酒駕的書《酒控方向盤》,並於1970年出版。葛蘭特是發行於北卡羅萊納州羅利市的浸信派報紙《聖經紀錄人》(Biblical Recorder)主編。當禁酒令的記憶淡去,浸信派和其他團體一樣,依然保留往日對於酒精之惡、尤其是飲酒過量的主張。

           不同於哈登和伯肯施坦這類科學家,葛蘭特非常樂於指認誰是受害者、誰是犯人。在葛蘭特看來,酒駕是一場「俄羅斯輪盤」的遊戲,「無辜的駕駛人或行人是當然的輸家。」那些酒後駕車的人是「潛在殺手」,而那些真的害死人的則是謀殺犯。

          葛蘭特引用一個路易斯安那州的人說的話,那個人告訴他,有一對夫婦和十幾歲的女兒在一場所謂「意外事故」 中被酒駕者撞死。「如果這個人喝醉酒,拿槍把他們的頭打爆了,」 葛蘭特的這名筆友寫道:「我們當然會稱之為謀殺,並堅持要懲罰與管控。」 其他的犯罪者包括那些製造並販售酒精的人,「在造酒業提出強而有說服力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無辜之前,都要為它在這個國家的高速公路大屠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受人咒罵 。」【註58】

        關於《酒控方向盤》,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該書收錄多篇詳細明確的故事,這些故事大多是葛蘭特在全國各地數十份教會報紙上以作者之名公開 徵求收集而來。有一個例子是一名4歲大的女孩看著她母親被酒駕者撞斷頭。在愛荷華州,一名開著牽引機的39歲農夫被酒駕者撞死,留下孀妻和六個孩子。在達拉斯,一個之前因酒醉駕駛被逮捕不知多少次的男人,前一天才因酒駕被攔下來,交給他親戚帶回去等酒醒,又開著他那輛小貨車越過中線、撞上對向來車,害死自己和另外兩個人【註59】。

        這般細述著悲劇慘痛的故事,伴隨著巨大的道德義憤,以一種統計數字、即使是令人震驚的統計數字也無法做到的方式,牢牢抓住讀者的心。同一種型態的呈現方式,將在1980年代由反酒駕運動者發揮出巨大的效果。葛蘭特還預告了日後運動路線的其他面向。「沒有任何證言,」他以先見之明寫下:「比得上心愛女兒因酒駕者而失去生命的心碎母親所發出的力量。」【註60】

         葛蘭特書中第九章的標題是〈我們何時會抓狂?〉但儘管葛蘭特的書在浸信派教會中引起相當多的關注,一般大眾卻沒有注意到。十年後,當傳達訊息的人是一個真的抓了狂的母親時,他們就會注意了。


【註56】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1968 Alcohol and Highway Safety Reporrt,86. 這段話改寫自德亞文之語。【註57】引句出處同前,1,86, 87.
【註58】J. Marse Grant, Whiskey at the Wheel: The Scandal of Driving and Drinking(Nashville, TN: Broadman Press,1970),7,16,69.
【註59】出處同前,26,68,81.
【註60】出處同前,23.

關心酒駕消息

追蹤酒駕新聞

捐款防制酒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