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要求重判酒駕累犯 受害家屬:面臨無期徒刑的是我們!

林毓英(左)帶著被酒駕撞成植物人的兒子詹庭豪出席公聽會,她痛陳母子倆才是面臨真正的無期徒刑。(記者陳昀攝)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酒駕零容忍已是全民共識,法務部有意修法以「故意殺人」加重刑度嚴懲累犯者,並與交通部共同研議「酒精鎖」可行性;立法院國民黨團今天也召開「死刑行不行?防堵酒駕如何修法與配套」公聽會,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理事長陳敏香、家屬林毓英出席時痛訴,肇事者只被關幾年、幾個月,家屬卻面臨無期徒刑,只能舔著傷口過日子,政府應落實解決;出席的法學界則認為,刑度過高未必能遏止,也是法治刑度的倒退。
陳敏香是前台大醫師曾御慈的母親,她質疑,刑期提高後法院判決卻鮮少從重量刑,脫離民意期待,受害者眼看悲劇一再發生,情何以堪,呼籲政府落實解決。家屬林毓英也要求重判、不可假釋,她認為大家該關心的是潛在的車禍被害人,而非積習不改的酒駕者。
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秘書長林美娜要求,執政當局、各政黨都應展現「酒駕零容忍」明確態度,不可派任有前科者擔任政務官及公職候選人,並增修公務人員處罰原則、予以記過停職等處分,更重要的是立院應儘速將相關法案三讀執行。
立院國民黨團總召江啟臣表示,這會期法定日到5月31日,呼籲各黨團都列為優先法案,相關部會也不要推託,拿出決心作為。
立委蔣萬安表示,我國歷經2013年修法加重刑責後酒駕被害件數雖逐年減少,每年仍取締逾10萬件,近5年來平均每年仍有120人死於酒駕肇死,顯示酒駕者的僥倖心態與防制酒駕的機制失靈;酒駕判刑確定後,可依刑法裁處「禁戒處分」(矯治酒癮),但過去5年移送地檢署執行僅222件,對比每年上萬名累犯人數明顯不成比例。
立委李彥秀表示,2016年起3年來,平均每年仍有5.8萬件酒駕案件,其中累犯比例逐年提高,從24%、1.4萬人,到去年已達31%、1.76萬人,顯示加重刑罰的邊際效果正在遞減,因此行政、配套要一起思考,像美國販賣酒飲的店家都會張貼參考值或提供酒精測試劑提醒,以及車輛加裝酒精鎖;立委童惠珍也建議,以酒駕罰款成立防治基金。
學者憂刑度過高未必能遏止
「政治人物不能把民怨當ATM!」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詹德恩直言不贊成將死刑列為酒駕最高刑度,他說,台灣酒駕刑度已比世界各國高,卻未能遏止酒駕問題,應考量原因不出在量刑,而是行政配套,法官量刑較輕,也可能是基於刑法57至60條的因素考量,隨民意起舞違反法律人訓練,也顯示台灣法治刑度倒退。
文化大學教授吳盈德也擔心違反刑法比例原則,若刑度過高可能提高肇逃率,或降低肇事者的和解意願,他建議,可比照美國將酒駕紀錄登載於成績、工作記錄,保險機制、保費機制也都要算。
新聞來源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7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