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News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通訊》第四十四期 2023.12



臺灣酒駕防制

社會關懷協會通訊

第四十四期

2023.12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自2013年12月07日成立至今邁入第11年。

本會結合社會力量,以NGO永續經營模式成立,致力於酒駕防制宣導、敦促酒駕修法、監督中央到縣市酒駕防制政策施行成效、酒駕型態之調查分析與研究、協助酒駕受害者與家屬之法律關懷事項等,積極降低酒駕危害,為國人交通安全與安定社會盡一份心力。

Alternate text

最新消息

感謝各大媒體協助報導-
超商販售咖啡加烈酒
喝咖啡恐導致酒駕?!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新聞稿

 

感謝各大媒體支持酒駕防制與兒少保護議題,並協助報導,引起國人關注。
盼望全民共同關心我國酒駕防制與兒少保護議題,本會將持續致力防酒駕,保障國人交通安全!
 

   
             




                                                                                
 

感謝醫師關注撰稿與媒體協助報導-
自由評論網-自由廣場》舊瓶裝新酒—飲用含酒精咖啡的風險 ◎ 鄭婉汝

     作者鄭婉汝/精神科醫師、國衛院副研究員

近日兩大超商分別推出威士忌與拿鐵咖啡的組合,十分吸睛。酒精與咖啡因是兩種看似相反的精神作用物質,前者令人迷醉、而後者提神,但混合使用卻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因這個組合雖不新穎,過去在市場上屢次推出引起風潮。
 


 

          
 


 

                                 專家開講                                 

               超商販售咖啡加烈酒  喝咖啡恐導致酒駕?!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新聞稿

        兩大超商近期同步推出咖啡加入威士忌,強調醉醺、微醺,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認為,喝咖啡竟同時喝烈酒?! 恐造成酒駕,以及成為酒駕高風險誘因之場所。

        國人熱衷到便利商店人手一杯咖啡,常常為了提神,如今,超商將咖啡結合酒精濃度高達35%~40%的威士忌,當消費者飲用這類咖啡,是提神?還是酒醉?根據媒體《 NOWnews》針對兩家超商產品實測:「兩杯咖啡各試喝五分之一後,臉部發熱,浮現睡意,上班時間快速喝完一杯,極有可能午休一路睡到下班,若要騎車、開車千萬不能喝。」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指出,根據研究調查,酒駕交通事故好發之場所為便利超商、小吃店、KTV、酒店餐廳等,尤其每年11月到隔年2月,節慶餐聚多,正逢酒駕高峰期,此刻,便利商店搖身變成酒吧,販售咖啡加威士忌之飲品,儘管依規定標示警語,但喝咖啡,成了喝烈酒,宛如我國酒駕族群中,佔高比例飲用之品項~「藥酒」,其酒精濃度高達10%,喝的到底是藥還是酒?如今,超商咖啡消費族群多為上班族、學生等,廣告行銷包裝,容易誤導消費者,一旦飲用後跑業務、上下班、上下課之際駕車, 造成酒駕風險極高。協會提醒國人,酒類品項眾多且酒精濃度不一,以一位大約50公斤健康男性而言,飲用酒精濃度40之威士忌為例,只要喝下30cc(亦即飲下約一單位10公克的酒精量),在數十分鐘內,可能會達到酒精呼氣濃度0.15毫克以上,一旦駕車立即造成酒駕,喝下60-80cc,酒精呼氣濃度則會超過0.25毫克,體重較輕或女性者,酒精濃度比上述更高。身體代謝酒精速率,涉及酒精濃度、年齡、體重、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等多項因素,對於駕車,唯有酒精歸零,才能保障行車安全。

       此外,根據2019年國健署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指出,未滿18歲之青少年曾經喝酒比例超過七成,超過四成都是自行購買。消基會於2013年進行秘密客調查,八成商店違規賣酒給青少年,4大超商全淪陷。青少年喜好飲用咖啡之際,超商是否按照規定不得販售咖啡(含茶) 加酒給未成年人,本會提醒國人共同監督業者,以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

       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酒精與健康全球狀況報告》中對於減少酒害的政策建議為:「監管酒精飲料的銷售(特别是向青少年銷售);監管和限制酒精的可得性; 制定適當的酒駕政策…等」,全世界關注酒精對青少年與全面減少酒駕與酒害之影響。協會認為,業者開發加入酒精飲品,基於社會責任,必須嚴謹評估恐造成社會負面影響,並提出積極防制作為。協會強調,只要飲酒,絕不駕車,沒有安全飲酒量,只有零酒精,才有零酒駕。

酒杯裡的謀殺

Alternate text

反酒駕媽媽接掌大旗

       有照酒飲為了促銷其產品,刻意混淆酒駕資料——混淆法令規定的未失能狀態與安全駕駛的能力——到了何種程度?思索這個問題不是蒲里邁的風格,但佛蒙特大學社區醫學教授、與凱利和哈登共同列名1968年報告作者的瓦勒(Julian A. Waller),倒很樂於做這件事。「業界代表不太可能那麼單純,」他寫信給聯邦貿易委員會:「因此,我只能認為他們目前的廣告手法代表一種有意誤導大眾的企圖。叫他們掀開底牌的時刻已經到來。」【註7】《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表示贊同,指控造酒業在玩「化身博士」的把戲(譯註:《化身博士》是一本英國小說,書中主角Jekyll博士喝了自製藥劑,就變身為邪惡的Hyde先生),一方面塑造關懷形象,但又反對可能阻撓其產品販售的酒駕立法【註8】。

        運輸部在1970年11月採取行動。與沃爾丕共事的渥鄂思(Robert B. Voas)寄了一封信給有照酒飲總裁唐納文(Thomas J. Donovan),信上說那份圖表的確「顯現了一個問題」,因為「安全不違規」和「安全不出車禍」之間有重大差異。唐納文則承諾沃爾丕該廣告不會再刊登。接著,沃爾丕在1971年2月對有照酒飲發表的演講中,公開批評那則廣告無視於法定飲酒限制與安全駕駛限制有「天壤之別」的事實,連蒲里邁都大出意外。「認為自己血中酒精濃度高達0.10%還能安全駕駛的人,」沃爾丕警告:「就是會衝過中央分隔島撞上你的車——或是會高速開過行人穿越道害死你兒子、女兒的人。」【註9】

        沃爾丕的憂慮道出了黑曼(Max Hayman)博士的心聲,這位加州大學洛杉磯醫學中心的精神科醫師是〈應酬喝酒的迷思〉一文作者,這篇文章刊載於1967年11月號的《美國精神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黑曼認為,所謂應酬飲酒與酒精成癮之間的區別「含糊不清,甚或並不存在。」他主張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應酬飲酒的觀念導致喝酒的人耽誤工作、打架或酒醉駕駛被捕時,會把真正的問題加以合理化或否認。黑曼引用資料證明,大多數應酬飲酒的人血中酒精濃度經常超出0. 05%,這是一般認定的失能濃度。他的結論是:暗示只有酒精成癮者喝酒會出問題,是一種迷思【註10】。

        或許是將近六萬人索取格林伯圖表的新聞,終於把沃爾丕給惹火了。但在私底下,運輸部對太過聚焦於應酬飲酒還是憂喜參半,擔心他們為了要把問題駕駛趕出道路所做的努力會失去關注——以及支持。沃爾丕的一位同事威爾森(James E. Wilson)向蒲里邁解釋,沒錯,許多美國人酒後開車,但他們這麼做是有節制的。「只有這樣去理解,」他還說:「我們才能得到支持,瞄準相對少數的主要犯罪群去推行強勢的規定。」【註11】在「反酒駕媽媽」的時代裡,針對這套盤算——容忍酒後駕駛以博取支持來減少酒醉駕駛——爭論勢將再起,而且帶著更多的新仇舊恨。

【註7】Julian A. Waller to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November 30, 1970, Plymat Papers.
【註8】Guy Halverson,"Liquor Industry Plays Dr. Jekyll and Mr. Hyd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August 20, 1970, 11.
【註9】Robert B. Voas to Thomas J. Donovan, November 16,1970 and "DOT News," box 2, folder: DOT, Plymat Papers.
【註10】Max Hayman, "The Myth of Social Drinking,"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24(1967): 585-94.
【註11】James E. Wilson to William N. Plymat, December 30, 1970, box 1, folder: Bill Sr.,1970-71, Plymat Papers.

關心酒駕消息

追蹤酒駕新聞

捐款防制酒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