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News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通訊》第三十五期 2023.03


 

臺灣酒駕防制

社會關懷協會通訊

第三十五期

2023.03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自2013年12月07日成立至今邁入第10年。

本會結合社會力量,以NGO永續經營模式成立,致力於酒駕防制宣導、敦促酒駕修法、監督中央到縣市酒駕防制政策施行成效、酒駕型態之調查分析與研究、協助酒駕受害者與家屬之法律關懷事項等,積極降低酒駕危害,為國人交通安全與安定社會盡一份心力。

Alternate text

本會消息

 

 

本會完成第四屆理監事推選  

 
 本會已於112年3月4日完成新任理監事改選。
◆新任(第四屆:112-115年)
理事長-許以霖先生
副理事長–黃名琪女士
常務理事–許立民先生、陳敏香女士、袁國慶先生                                                  
 
 

本會受邀「酒駕防制宣導講習」-
陸軍第八軍團三九化學兵群

 
3月30日,本會許以霖理事長受陸軍第八軍團三九化學兵群邀請,前往位於臺南市永康區之化兵群部隊向283位官兵弟兄姐妹演講。
軍團副指揮官俞少將特邀請本會,透過醫師專業領域又貼近生活,以達有效宣導。


          

 

酒杯裡的謀殺

Alternate text

科學與政府加入戰局

         吐氣酒測儀代表著技術上一次重大進展,也是伯肯施坦在漫長的事業生涯中屢獲表揚的主因,包括被選入國際安全衛生名人堂(Safety and Health Hall of Fame International)與全國安全協會伯肯施坦獎第一屆得主。但美國對於酒駕案的起訴並未因科學本身的進步而有所改變。一如酒醉測定器,吐氣酒測儀並非永不出錯,辯護律師緊扣著它可能會有的缺陷與警察使用該裝置的能力施以打擊

       令伯肯施坦不安的是,伯肯施坦、毒物學家佛尼(Robert B. Forney Sr.)、毒物學家暨化學家杜波夫斯基(Kurt M. Dubowski)及其他同行從1958年起在印第安那大學開設酒精與安全課程,有些辯護律師上過課之後,真的建構出他們的論證。此外,由於憲法第四條修正案保障免於不合理的搜索與拘捕,只有當警察就檢測提出「相當理由」(probable cause),吐氣檢測才會合法—通常是駕駛觸犯交通法規或發生車禍。

        要讓吐氣酒測儀與血中酒精濃度法令能對酒駕產生更有效的懲罰與嚇阻效果,需要一場更廣泛的文化轉型—不把車禍視為難以避免,而是可以預防。這場文化變遷始於紐約州阿爾巴尼郡由哈登帶頭的一群州政府員工。

        如社會學家娜珊森(Constance A. Nathanson)所指出,某些議題並非不可避免地變成公衛問題,而是取決於社會過程【註34】。以1950和1960年代的酒駕來說,這當然是毫無疑義。哈登的研究動力始於全美死亡因素的人口分布轉變。結核病及其他傳染性疾病在二十世紀之初才剛站上死亡名單首位,但慢性病如癌症及心臟病到了1930年代便取而代之。人口學者也開始更加關注非嚴格定義之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因此,1940年代的報告指出,意外事故是37歲以下人口首要死因,而且車禍占了單一意外事故死因當中最大的一塊。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車禍所致單位人口死亡率在已開發國家中屬於最低等級,而且自1920年代以來一直在降低。然而,這種車禍所致死亡人數高得令人沮喪—到了1960年代,每年約有五萬人。

         由於反酒駕作為總是以警察和法院的圈子為中心,所以第一步必須先把減少車禍變成公衛問題的一環。紐約州衛生部長希勒波(Herman E. Hilleboe)在1940年代後期便開始這麼做,到了1954年,州衛生部已經成立駕駛研究中心,並任命哈登為主任。哈登生於1926年紐澤西州橘郡,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服役於陸軍航空軍。一退伍,馬上就進入哈佛醫學院麻薩諸塞科技研究中心和哈佛公衛學院,他在公衛學院與撰寫《意外事故流行病學》那篇開創性論文的作者高登(John E. Gordon)一起研究流行病學。哈登立場堅定地提倡以公衛手段預防疾病與傷害,是紐約州那個位子的不二人選。

        哈登跨入以醫學和公衛預防車禍的領域,這對於理解他如何處理此一難題至關重要。其他酒駕專家大多因法令和交通執法的經歷而對此一主題產生興趣,如伯肯施坦、侯爾孔、東尼根(Robert L. Donigan)和西北大學交通研究中心的克瑞莫(Franklin Kreml)。這些經歷讓他們具備出色的第一手知識,但他們是圈內人,在全國安全協會所建立的參數和期望值範圍內安安穩穩地進行研究。哈登的背景引領他發展出不同以往、以流行病學為基礎的酒駕管控模型來改善道路安全,也使他成為願意挑戰教條與傳統的圈外人。

【註34】Constance A. Nathanson,"The Contingent Power of Experts: Public Health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France," Journal of Policy History 19 (2007):71-94.

關心酒駕消息

追蹤酒駕新聞

捐款防制酒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