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News

自由時報-醫師談韌力抗疫

五月中旬,航空公司機師與諾富特旅館的疫情來得又快又急,讓安逸的台灣人民一下子驚醒起來。五月十九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三級疫情警戒規定後,大家都非常配合,到現在疫情沒有繼續嚴重化,這就是台灣人文化教養與韌力的表現。

然而,因為急著想要瞭解疫情的變化,於是,盯著手機看網路新聞、馬路消息,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最近卻常常聽到,因為對於疫情、疫苗的不同意見,群組裡的好友反目,使得很多人情緒更為低沉,實在始料未及。

蔡總統在今年的新年文告中,用「強韌」鼓勵人心。筆者將「強韌」解釋為韌力(resilience),疫情當下,我們務必要有三個認知:一、台灣是一個有庇護、安心與安全的生活環境;二、我們要練習、堅守正向情緒,譬如有喜樂、有感恩、有盼望,寧靜沉著,保持身心健康;三、在隔離的環境裡或在家工作,要自己創造有意義與有目標的生活方式,直到解除警戒為止。

還有一件事提醒,關在家裡,千萬少喝酒,因為酒精(乙醇)會造成情緒的低落。

至於疫苗注射,就聽政府的。否則,防疫如同作戰,現在不聽政府的,那要聽誰的?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兼任教授)

文章連結: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5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