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News

酒駕者是汽車多還是機車多?為何一犯再犯?急救酒駕傷者,醉到不用打麻醉針!?

圖一:臺灣外傷醫學會前理事長簡立建以急救案例說明酒駕造成外傷之嚴重性與高死亡率
圖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張祜銘醫師報告『酒駕犯的飲酒型態與酒癮問題』
圖三:【我國酒駕現況、酒駕導致之外傷型態及其處置研討會】
圖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楊添圍院長致詞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共同舉辦,台灣成癮學會、台灣外傷醫學會擔任協辦,義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贊助舉辦【我國酒駕現況、酒駕導致之外傷型態及其處置研討會】,公布我國針對酒駕初犯者進行的酒精使用型態及身心健康調查。並邀請外傷專家分析,酒精攝取與死亡率之關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針對台北市內酒駕初犯者所做的問卷調查,發現在597 位酒駕初犯中,有52.3%的人為「酒精使用疾患」;34.4%的人可能有酒癮問題,這兩類族群成了頻繁酒駕的重要因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張祜銘醫師表示,酒駕初犯每個月還是在酒駕,調查結果每個月少於兩次佔88%,每個月兩次以上佔12%。至於每個月高頻率酒駕(2次以上)之飲酒場合,竟然是在工作場合』之飲酒。尤其酒精使用疾患之高頻率酒駕,為一般酒駕者風險更高上5倍,酒癮患者高頻率酒駕者風險更高於2倍。         

   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提出另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三分之二的酒駕初犯者交通工具為機車。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精神科郭彥君醫師表示,研究中發現機車騎士比起駕駛汽車者更為年輕,教育程度較低,相較之下,也有較高的比例為女性、未婚。駕駛汽車者相較於機車騎士(16.5% vs. 9.7%)有較高的高頻率酒駕者。過量飲酒者在兩個族群中都呈現較高的高頻酒駕風險。回顧酒駕者酒駕前的飲酒場所,在工作地點飲酒的駕駛汽車的酒駕者和高頻率酒駕有顯著的關聯性。 

 馬偕紀念醫院外傷科黃文傑主任提到臺灣近十年來的交通意外所致的創傷約13萬人,近四萬人死亡,每日死亡人數平均有十個人,25%死亡肇因於胸腔創傷,黃文傑主任急救過許多酒駕嚴重傷患,透過照片實例的說明,酒駕撞擊駕駛者胸部首當其衝受創之致死率很驚人,尤其酒駕者送進醫院,常常醉到叫不醒,毫無反應,醫師在診斷中要更小心。隨著酒精的濃度提高,人的反應力也變差了,不管撞人或被撞,其造成的創傷都比一般的車禍更為嚴重!

    臺灣外傷醫學會前理事長簡立建提到,在急診室最常接到酒駕車禍送進來的傷患,臉跟下巴磨到見骨急救時醉到都不會痛,隔天中午酒醒過來,才喊疼,必須住院一個月。簡立建醫師以過去台灣外傷醫學會外傷登錄委員會所蒐集之外傷登錄資料,截取其中有進行抽血檢查其酒精濃度者來做比較分析,因為外傷住院,從6萬多件案例中,進行酒精檢測有6067例,約占10%,檢測調查後確認有喝酒的共2515位,就佔了檢測中的48%是有飲酒,男性大於女性,平均年齡約43歲,飲酒造成之外傷與酒駕,其死亡率也較高。從酒測值數據中更觀察到,喝酒微醺時,造成的外傷與酒駕最嚴重,簡立建醫師強調:『微醺更危險,一滴都不行』!

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理事長陳喬琪教授表示,酒駕嚴重的縣市,位在中南部與東部,希望透過研討會中發表的內容與方法,推到中南部與東部。更要透過公共教育方式,提醒各界關注酒駕防制的重要性,針對酒駕透過法學教育,要改變其喝酒習慣,喝酒就是不能開車,尤其研討會透過學術與臨床之結合,更有說服力,未來更透過教育著手,潛移默化向國中、高中繼續紮根。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楊添圍院長指出,酒駕醫療介入一直是本務,酒駕問題不是只有醫療,需法界、檢察官、社政、衛政加宣導,政府每個部門投入都還不夠,必須將飲酒與酒駕問題當作最嚴重問題來處理。未來也期許前往離島辦理,用適合的介入模式,共同解決酒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