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本會支持推動5月9日為 <台灣無酒日>

酒後駕車一再造成無數家庭破碎的悲劇,
新聞畫面、受害家屬的莫大傷痛,
憾動全民的心。

然酒駕實為酒害之末端傷害,
過度飲酒將造成自身及社會莫大損害。

本會支持推動5月9日為 <台灣無酒日>,
呼籲國人正視酒害所衍生的社會問題,
酒後不駕車從你我開始,
雞婆防酒駕 大家一起來!

推動59日為 <台灣無酒日>

我們與酒精的距離

無酒,減酒,節酒,戒酒,大家一起來

  • 提倡全民無酒,減酒,節酒,戒酒運動
  • 提升酒精對健康傷害及酒精不耐症的認知
  • 降低酒精對個人的傷害及社會的負擔並促進全民身心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全球酒精和健康年報 (WHO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Alcohol and Health),每年因為使用酒精及酒精引起的死亡人數為三百萬人,平均每6分鐘就有一人因為酒精的使用而死亡。過度飲酒對社會的傷害包括車禍,意外傷亡,自殺,暴力,殺人,怠工和家庭及社會的損失。酒精對健康的損傷更為巨大,包括成癮,精神病,失智,肝硬化,胰臟炎,心臟病,口腔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直腸癌及乳癌等各類疾病。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2018年的報導: “不當飲酒行為每年約導致4,500名國人死亡,平均每天就有11名飲酒者因此失去生命,造成約11萬人年損失,另有約4萬多人因不當飲酒而罹病,整體醫療資源損失約35億元,經濟損失更高達近549億元。

 

我國更是有將近一半的民眾帶有酒精不耐症。此類民眾一喝酒就臉紅,因為缺乏乙醛去氫酶,無法正常代謝酒精轉化的乙醛。在2007年世界衞生組織已經將飲酒所產生的乙醛列為一級的致癌毒物。乙醛的累積在酒精不耐症的民眾身上除了引起臉紅以外,還會導致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噁吐,宿醉等症狀。

 

民間傳說喝酒臉紅是肝功能好是完全錯誤的觀念。根據最新研究 (Lancet 2018 & 2019),過去認為適度飲用紅酒能保護心血管疾病的指引,也被推翻。酒精的使用對健康幾乎沒有益處,特別是帶有酒精不耐症的民眾每天飲用一至二杯的葡萄酒 (或一至二罐啤酒)反而有40倍以上罹患上呼吸及消化道癌症的風險。全球估計約有五億六千萬東亞人帶有酒精不耐症。我國的盛行率為世界最高,特別容易受到酒精的傷害。

 

我們希望藉由<台灣無酒日>運動來提醒大家對酒精不耐症的了解及酒精對健康的危害。也關注飲酒對社會,家庭各層面所造成的負擔。我們倡議在每年59日這天訂為台灣的無酒日,請大家一起來支持<台灣無酒日>運動, (1) 避免或降低酒類飲品的使用,以無酒精飲料 (例如氣泡水,無酒精啤酒)來代替酒類飲品。(2) 分享<台灣無酒日>運動的健康概念給您所關懷的親人朋友。

發起單位:

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

台灣酒害防治協會

 

支持單位:

  1. 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
  2.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
  3.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4. 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院
  5. 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6. 天主教輔仁大學公衛學系
  7.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
  8. 台北慈濟醫院
  9. 台東基督教醫院
  10. 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
  11. 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
  12. 台灣基督徒醫學協會
  13.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
  14. 北美路加醫療傳道會
  15. 永蓁教育基金會
  16. 好棒棒醫學資訊設計
  17. 花蓮慈濟醫院成癮精神科
  18.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19. 恆基醫療財團法人恆春基督教醫院
  20. 財團法人王德宏教授消化醫學基金會
  21. 馬偕紀念醫院
  22. 馬偕醫學院
  23. 家立立社福基金會
  24.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科系
  25. 基智生物科技公司
  26.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27.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
  28. 國立陽明大學藥物科學院
  29. 國際乙醛去氫酶研究聯盟
  30. 衛生福利部心口司
  31.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
  3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33.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參考文獻: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8 Mar. 3:e124-e132, Contribution of alcohol use disorders to the burden of dementia in France 2008-13: a nationwid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2018, April 14; 391:1513-1523, Risk thresholds for alcohol consumption: combin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participant data for 599,912 current drinkers in 83 prospective studies.

 

Lancet. 2018 Sep 22; 392(10152):1015-1035, 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2019 Apr 4. pii: S0140-6736(18)31772-0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 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000 men and women in China.

 

WHO,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alcohol and health 2018, https://www.who.int/substance_abuse/publications/global_alcohol_report/en/

 

台灣國民健康署2018年報導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405&pid=8147

 

PLoS Med. 2009 Mar 24;6(3):e50. The alcohol flushing response: an unrecognized risk factor for esophageal cancer from alcohol consumption.


(台灣無酒日)活動發起單位 
聯絡人與受訪者:
(A) 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
理事長-陳哲宏博士
美國電話:002-1-650-353-6709 (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
LINE ID: jchehong
歡迎越洋採訪時差:台灣早15小時。

(B) 台灣酒害防治協會
理事長-陳益乾醫師 
電話:02-66289779分機#3710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